NEWS AND INFORMATION

新闻中心

首页 >> 新闻中心 >>社会责任 >> 解读创新的定义丨什么是创新?
详细内容

解读创新的定义丨什么是创新?

  很多创新都是从动手开始的◆◆■■,尤其从事理工科的人最能体会。大家都知道车库创业的故事,21岁的乔布斯与26岁的沃兹尼亚克就是在车库里创立了苹果公司。车库对于美国人来说就是工作间■★■★★,他们喜欢在自己家的车库里享受劳动的快乐。大多数时候★■◆■,他们不是因为没钱★■★■、条件艰苦才去车库,车库内水电网络一应俱全,条件并不差。他们只是从小生长在这种环境中★■■,然后便有了传承,并且形成了这样一种文化氛围。

  英文中还有一个词——pragmatism(实用主义)★★★★,用来形容一个人非常厉害。实用主义常被误解为功利主义★◆◆■■■,其实二者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实用主义是从希腊词“πραγμα◆★■◆◆★”(行动)派生出来的,核心在于行动,英文中的意思是动手做、大胆闯、大胆试。innovation会与entrepreneur、entrepreneurship和pragmatism一起来用■★■■■,以表明人的创新精神。因此,我更建议将pragmatism翻译成实干主义◆◆■。

  现在我们还经常提到一个概念,就是社会创新★★■◆。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推动实现共同富裕被摆到了更重要的位置。应对收入与财富分配不均、社会流动性下降与阶层固化以及可持续发展等社会问题,仅仅依靠政府★■◆◆■、企业、社团组织、公民社会及国际组织单一的力量和单打独斗的方式很难解决。社会创新的核心要义是通过跨界协作来整合社会资源■■★◆★★,以寻求重大社会问题的解决之道◆■■◆。社会创新就是打造面向未来的共同富裕社会不可或缺的◆■“第三只手”。

  “人类★◆★”是创新的主体,拥有创新的本能。一方面,创新是人类共同的权利和义务■◆★★,每一个人都不例外。创新贯穿于人类产生、存续与发展的全过程。人类的发展史,也是人类的创新史。人类身上存在一种神奇的力量,驱使着自身不断去探寻解决问题的新办法◆★◆★■■,以此改善自己的生存状况。而且,越是在关键时刻,开展创新的痕迹就越明显★■★★◆■。

  我国确实在某些细分领域有很多根针尖,但从针尖发展到火柴头或小木棒却很困难。难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我们应该从文化、制度、习俗■◆◆◆◆、生态中找寻答案。以中国人的聪明才智,以我们拥有的庞大市场,相信我们一定能把创新做好◆■★■。

  履行社会责任是创新的未来方向。互联网经济的崛起,让我们享受到前所未有的便利与红利,但也带来无法回避的担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的信息、数据和隐私都属于个人财产■★◆。然而,很多时候这些信息都被互联网企业“悄无声息”地拿走了。而互联网公司一旦失守于社会责任,造成的危害将如大坝决堤★★◆◆■★。我们与麻省理工学院的彭特兰教授正在合作进行大数据产权方面的研究。他是美国科学院院士,被称为◆■■“世界最好的7个大数据科学家之一■■■◆★◆”。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另外★★◆,在波士顿地区,还有一位我非常敬重的市长——托马斯·曼尼诺。他做了30多年的市长★◆◆■,70%的波士顿居民都认识他,最后大家给他的评价就是public entrepreneur。

  一位是力排众议并顶住压力修建此路的麻州公共事务局局长威廉·卡拉翰◆★★,另一位是慧眼识珠的房地产开发公司员工杰拉尔德·布雷克里。在美国人眼里◆■,他们就是弘扬了◆■★■◆■“企业家精神”的“事业家”。

  上一篇文章中提到■★★■★,我对创新做了一个相对广义的定义——创新是人类对未知领域的有益探索★◆★★★。在这个定义中■◆★,包括★◆■★★“人类◆◆◆■”★◆、“未知领域”、“有益”★◆◆、“探索”四个关键词。接下来★★★◆◆,我将对其逐一进行阐述。

  哈佛大学设有一个10万美元的创新奖学金★■★,用来鼓励学生通过创新解决社会问题,2012年,一位意大利学生获得了该项奖学金★★◆,他的创新是——在不发达国家◆■★■★,用中国丝绸包装疫苗来解决疫苗在特定温度下的保存问题。

  那么,未知领域中容易取得突破的地方在哪里?从实践来看,主要来自学科的交叉。

  我们身处一个社会价值引领经济价值的时代,创新型企业如何成为社会企业以及如何解决自身发展带来的社会问题,已经成为城市创新面临的新使命。

  “探索◆◆”标示了创新的途径和方式,既包括过程、也包括结果。探索意味着结果是不可预见的,但这是唯一有效途径。探索要求我们突破现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创新■★◆◆★■,在这种状态下◆■■★■,没有人能够预见未来并进行有效指导,这便需要我们培养事业家精神和实干主义精神■◆◆■■■。

  ★◆■■■◆“有益”是对创新性质的界定■★■■★,是一种价值导向。创新是为了生活更加幸福、世界更加光明,因此,创新的结果应有益于人类社会。离开人类文明大道的为所欲为,只能带来灾难与损失,不能算作创新。

  本文版权归作者所有,欲转载文章,请直接在后台留言或联系邮箱,并注明“转载+文章名称+公众号名称及ID”。请在转载使用时注明稿件来源。

  另外,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的P2P网贷乱象丛生◆◆■◆,运营商在互联网金融业务创新与合作的过程中,既没有保障用户的损失,也没有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所以说,现在很多企业打着金融科技和互联网的旗号做创新,其是否真的有益才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重点。

  罗素称★■◆,这些欲望★◆◆“没有一样可视为附属于其他东西,没有一种形式是导源于其他形式的”,即占有欲、权力欲和创造欲都是根本性的,是一种本能◆★◆■★,不能用其中一个来解释另一个。创新之所以成为人的本质属性★■◆★,就在于创造欲存在于人的精神之中★◆★,是人内在的深层次需求,是人改善生活、推动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创造欲的外化和对象化,凝聚为人的需要,驱动着人们去奋斗和创造★■★■,制造出新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

  世界管理学大师德鲁克讲创新时提及了entrepreneur(企业家)和entrepreneurship(企业家精神)。在我国,企业家经常被理解为商人(经商的人),但这个翻译是有问题的。在国外,entrepreneurship主要指的是在创新者身上所表现出的敢担风险■◆◆◆、大胆实践、坚持坚守直至成功的品质■★◆。所以中文的语境最近有了变化,将entrepreneurship理解为了创业。

  在新加坡■★■,有一个社会创新项目“GoodLife ! Makan”,建筑设计师把社区闲置空间改造成自助式公共厨房■★■◆,社区的老人们可以来这里集体做饭、吃饭、聊天◆◆。老人既是义工■■★★◆,也是食客★★■★,他们在这里享受分享的快乐■★◆,不被隔离,没有社会歧视■★◆◆■■,可以和他人交流★■。

  社会创新的内涵在于解决社会难题,而非单纯的利益回报■■★◆。例如,斯坦福大学有一个专门的社会创新中心——斯坦福慈善与社会创新中心(简称◆★★★“PACS★◆”)◆◆■。中心于2010年收购了社会创新领域较权威的刊物《斯坦福社会创新评论》,并以此作为连接学术研究和实践反馈的桥梁◆■◆◆◆★,搭建了一个集结全球慈善和社会创新人士的传播平台,产生了很多借由学科交叉来推动社会创新的内容◆■■■★◆。

  另一方面★★★★◆★,创新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是一种人类本能驱使的自发性目的或者冲动。英国哲学家罗素把人类的天性分解为三个组成部分★◆★◆:占有欲、权力欲和创造欲◆■◆■◆。他认为◆★■,占有欲和权利欲,是人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和对统治权利的渴望★■■,也成为社会冲突与矛盾的主要症结。而创造欲,则表现为人对科学技术的创造,以及对社会文化的创造,其成果大部分是精神文化产品,这些产品具有可分享的特点,分享的人越多■◆★,其价值就越大◆■。

  我曾经在博客里写过文章,其中一篇讲的是硅谷从何而来。实际上★◆◆◆,硅谷是从波士顿128号公路开始的,硅谷的名字就是在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搬过去后诞生的。那么,128号公路是怎么来的呢?这里面也有企业家精神。追根溯源,128公路能赢得今天的盛名■◆,要感谢两个重要人物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总结而言,创新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是人类的本质属性★◆◆。支持创新■◆■◆★★、参与创新、提升创新能力,是人类天然的■◆◆◆■、固有的权利与责任。每一个社会都应该为其成员充分地享有这种权力、履行这份责任,尽可能提供好的保障,创造好的条件。

  在我此前撰写的《城市创新人:人本考量与国际借鉴》一书中★■■★★◆,也提出了“人人都是创新人”的观点。在埃德蒙.菲尔普斯今年出版的新书《活力:创新源自什么又如何推动经济增长和国家繁荣》中★◆◆★◆■,他也认为大多数创新是由千百万普通人共同推动的,“如果人类拥有如此非凡的天赋,那么整个社会只要有意愿,就可能建立起一个允许和鼓励新想法产生的经济,从而推动创新和经济增长”。

  以上就是我现在对于创新的一些理解。在创新领域◆■★◆,目前我国在论文发表◆■■◆◆、专利申请等方面做出了很多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任正非在早年讲过:“创新是个汪洋大海◆★◆◆■◆,中国的创新是海里的一根针,华为做的是针尖上的事儿■■。★■◆■◆”

  乔布斯在中西文化之间也在做交叉探索◆■,将商道与禅修深度融合转化。作为一名虔诚的禅宗教徒★★,每日禅修打坐是乔布斯多年的习惯。《史蒂夫·乔布斯传》中曾写道:“禅修磨练了乔布斯对直觉的欣赏能力★■,教他如何过滤掉任何分散精力或不必要的事■◆■,在他身上培养出了一种基于极简主义的审美观。■◆★★■”

  在中国◆★★,我们会讲◆◆★★■◆“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我们往往更青睐于从事脑力活动,而不注重动手能力。我们的人工便宜■■■★◆,人人雇工,以雇得起工为荣。然而,我们应该意识到,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正在逐步退化。

  在英文中★★■■◆■,entrepreneur可以用来指两类企业家,一类属于private领域,另一类属于public领域,甚至可以分成更多◆◆■◆。在这个意义上,无论是商业家■◆★◆、政治家还是学问家■◆,都要首先成为秉承“企业家精神”的“事业家■◆■◆■”,展现出坚忍不拔、不断学习从而把事情做成的精神◆■◆■■★,而不是能赚钱的那个意思。因此◆■,我更建议将entrepreneur翻译成事业家◆★★■◆■,将entrepreneurship翻译成事业家精神。

  学科交叉创新其实由来已久。达芬奇的灵感与创意,正是来自于人文与科学之间的交叉■★■。他曾广泛而深入地研究解剖学、透视学★■◆◆◆★、几何学、物理学和化学,为从事绘画作好了充分的准备。他用一句话概括了他的《艺术专论》的思想——“欣赏我的作品的人,没有一个不是数学家◆★★★■”。

  乔布斯曾说:“苹果处在人文科学与技术的交叉口上。★■”他总是有意识地将自己置身于艺术与科技的交汇处,因此苹果的产品注定是将科技与设计、人文,甚至是与浪漫结合在一起。当然,这也与乔布斯本身对文化具有浓厚的兴趣相关。

  现在在我国◆◆,很多学校都在学习车库文化,也就是动手实践的文化■◆◆★■★。而动手文化★★◆◆■◆、实干主义与事业家精神等因素便是“探索”创新的基石。

  可见★★◆■,在未知领域中,容易取得突破的地方大多属于交叉学科。未来◆■★◆★◆,通过学科交叉的方式◆★★◆,发现、攻入和解决未知领域问题◆★◆◆◆,将是长久的一个方向。

  2019年,97岁的科学圈★■“村上春树”——约翰·班尼斯特·古迪纳夫教授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成为历史上最高龄的诺贝尔奖得主◆◆★■◆■。古迪纳夫就属于一个多学科交叉的典型人物。他30岁获得芝加哥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后来转做化学研究,54岁开始专研电池,94岁投身超级电池研发■■◆◆■■。获奖的锂离子电池研究就是以传统电化学为核心,涉及物理◆◆■、化学、能源★◆★、材料等多学科交叉的系统性研究。

  “未知领域”是创新的客体★■◆◆★,也是创新的空间■■◆。我们可以将未知领域理解为一种★◆★◆◆“无人领航★◆■■■、无既定规则、无人跟随”的“三无”状态■■◆◆。习多次强调,要把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化科技创新源头供给。这里提到的★★◆★■■“原始创新■■■”就是未知领域的一种表现方式★★■。未知领域的突破是“从0到1◆◆★■■”的突破,往往伴随着重要的发展机遇■■★◆■。科学家和创新者们应勇于直面不确定性的未来,在没有模仿对象◆★★◆★、方向未知的领域开展全新的探索。

  有一个关于实干主义或者说动手文化的小故事。我在芝加哥的一位师弟曾经问我■★■“你过来后感觉怎么样?”★◆★■★★,我的回答是“人变傻了◆◆,手变勤了”。什么意思?一方面◆■,人变傻了,说的是人们的沟通方式直来直去★★★★★,不拐弯★◆■。手变勤了,说的是动手文化。从我们的角度看,这里的服务业是落后的。没有人把餐盒送到你面前,很多事都要自己动手,只有极少的人在雇司机★■、请保姆。